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教学工作要点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3-15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教务处〔2022〕9号

 

 

关于印发《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

教学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学院、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现将《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教学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各学院参照学校教学工作要点,对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2022年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教学工作要点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2022年3月10日

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教学工作要点

 

2022年是落实之年。学校教学工作要紧抓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的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精神落实落地。总体要求是: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统领,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关键举措,以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1.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保证马工程教材覆盖率和使用率。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2.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落实《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努力营造“无课不思政,无师不育人”的教学氛围。验收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审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3.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以专业系(部、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二、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凝练城市类专业链群

4.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环境、城市服务等领域培育申报城市类新专业,建立适应需求、优势突出的城市类专业链群,构建城市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城市类专业体系,推动专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前瞻性布局、结构性变革,力争在省属高校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程中争先进位。

5.凝炼城市特色。各城市类学院开展城市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其它各学院要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聚焦城市安全、城市园林、城市社区、城市康养、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等领域精准发力,凝炼城市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各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明确提出怎样服务城市,毕业要求要有可衡量的服务城市方面的指标,课程体系要有对应课程支撑服务城市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6.提升服务城市能力。面向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更新改造、城市运营管理、城市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强化校企校地合作,紧密对接城市建设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兰州市相关部门和机构,探索建立城市类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城市类人才培养培训。

三、落实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水平

7.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做好2021年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期评估,推荐选拔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完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

8.深化对口支援。紧抓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机遇,利用教育部对口支援平台,与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城建大学组建教师教育专业、服务城市专业协同团队,共享院校间专家、平台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依托互联网+,实现部分课程的学生跨校选修。

9.开展师范生教师资格免试认定。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等专业,根据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健全包含培养过程性考核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在内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工作。

10.开展专业认证。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开展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等师范专业认证;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认证促进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四、落实一流课程建设方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11.深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做好2020年省级、校级一流课程中期评估,推荐选拔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完成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12.加快课程线上资源建设。紧跟“慕课西部行计划”2.0,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汇聚优质资源,集中一流课程建设经费,加大优质慕课建设力度,加强学校慕课平台数字化建设,构建教学新形态。

13.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有序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通过“互联网+课堂”“人工智能+教学”等形式,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教育教学数字化为引擎,加强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打造智慧学习社区,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使教学信息更充分、教学内容更开放。

五、落实新文科建设方案,培养新型文科人才

14.制定新文科建设实施办法。各文科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新文科建设实施办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文科与理工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在培育新型专业、建设新型课程、培养新型人才、培育新型师资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并组织实施。

15.试点跨专业协同育人。经济类、管理类、新闻传媒类、艺术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构建跨专业协同育人机制。

16.建设新文科教学团队。以文科教学院、系、所等基层教学组织形式为载体,以复合型专业背景师资团队建设为抓手,组建跨学科、跨学院、适配新文科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新文科教学团队。

17.召开新文科建设推进会。做好2020、2021年校级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验收,立项2022年新文科实践项目;交流新文科建设经验,深化新文科建设成果。

六、落实新工科建设方案,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18.制定新工科建设实施办法。各工科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新工科建设实施办法,分析工科人才培养新需求,树立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确立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新标准,构建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工科教育课程新体系。

19.改造提升传统工科专业。适应传统产业升级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传统工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全面升级改造。

20.开展新工科课程建设。各工科专业引导教师将产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行业及学科的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新型课程模块,推动课程内容的重组和变革,全面实施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1.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托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探索建立现代产业学院。

22.召开新工科建设推进会。做好2020、2021年校级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验收,立项2022年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交流新工科建设经验,深化新工科建设成果。

七、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3.总结2019版培养方案运行经验。对标各学院、各专业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细则,开展全校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专项检查;全面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分析,梳理总结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运行经验。

24.启动公共课改革。全面开展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改革,为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撑。

25.启动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落实《兰州城市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按照“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理念架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拟定课程结构拓扑图,探索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启动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八、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实施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

26.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落实《兰州城市学院分类型、分年级、分时段全过程育人实施方案》《兰州城市学院“四个课堂”并举全方位育人实施方案》,各学院在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提出具体工作内容,深度整合各专业类别资源、深入挖掘各年级学程特色、深化细化各时段重点过程,着力推进全过程育人工作;着力打造“四个课堂”,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制定《兰州城市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全员育人实施方案》,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营造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氛围。

27.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落实《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办法(暂行)》《兰州城市学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办法》《兰州城市学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实施办法》。各学院灵活设立学年劳动周,有序组织学生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发挥合作育人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合作育人基地参加劳动活动。认真组织全国及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的集体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28.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做好与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王官营中心校的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九、落实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29.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重点围绕教育教学新教改、新形态、新质量、新理念及新工科、新文科,申报承担各级各类教改项目,每个学院至少申报一项教育部新工科或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30.重视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的意见》,聚合资源,对标挖掘,建立学院、学校、省级三级遴选培育机制,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力争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教学团队1个、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慕课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31.精心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强化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成果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2020、2021年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建设与验收,力争获批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8项。汇集全校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十、落实评估整改方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2.完成合格评估整改。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情况督查复查整改方案》,对照整改任务分解表,对各学院各部门的整改工作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学校整改工作,完成整改工作报告报送省教育厅。

33.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制定《兰州城市学院深化教育教学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二级学院分级督导评价机制,加强二级学院办学行为、教学质量和教学热点难点的评估监测。建设新一代智能化教学督导平台,构建在线教、学、管、评一体融合的数字化体系。

34.完善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做好教育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做好状态数据填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等工作。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质量文化等方面,完善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2022年3月10日印发  

                                                 (共印20份) 




上一条:兰州城市学院线上教学平稳运行

下一条:学校组织参加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

关闭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2006-2008

Email:jwc@lzcu.edu.cn  Tel:(0931)7601077  Fax:(0931)7601083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邮编:730070)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