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我校中文系隆重举行成立五十周年暨文学院挂牌庆典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03

五十载春华秋实,半世纪弦歌奏鸣

我校中文系隆重举行成立五十周年暨文学院挂牌庆典

西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先生等省内著名学者等到会祝贺

中文是兰州城市学院的重点长线本科专业之一,也是我校的一大品牌专业。作为兰州城市学院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院系,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迎来了五十周岁生日。28日上午,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厅里嘉宾云集、高朋满座,师生同乐、喜气融融,隆重举行建系50周年庆典暨文学院成立挂牌仪式。来自省内各高校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师生、校友500多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贵忠同志主持,文学院院长莫超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在致词中,莫超教授回顾了中文系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据介绍,中文系原为成立于1958年的兰州师专中文科;60年代前期学校因故停办,1978年恢复。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为社会输送15000余名合格人才。2006年兰州师专成功改建为兰州城市学院,该系也正式开始本科层次办学,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英文高级文秘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为主的规模化、综合化和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教职工63人,学生1500余人,目前,该系在全省高校文学院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扩大。挂牌成立文学院标明一个新的台阶已经铺就,一个新的里程碑已经树立,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即将到来。

在致词中,莫超教授向兄弟院校来宾介绍了中文系在办学中的三个方面的突出经验:一是全力打造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好、敬业精神强、学科配置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这是办一流学院的关键和基础。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文系师资建设突飞猛进,一方面积极引进紧缺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立足本院实际,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省外名校博士或硕士。该系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 ,其中博士后4人;硕士2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近70%。有了教师队伍这个基础,使本系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就有了高起点发展的保证。该系的“现代汉语与方言”、“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两个学科首批进入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 获准列为省级精品课程, “美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也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其次是要始终立足于科研强系,把学术研究作为办一流学院的抓手和支柱,并力求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近5年来,全系教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1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6部;科研立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级16项,厅级23项;获甘肃省成果社科奖10项,省高校社科成果奖14项。该系所从事的甘肃方言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陶渊明研究、女性文学研究、通识教育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已在省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和关注。同时,通过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培训人才,拓展学术视野和领域,扩大影响。仅2008年,就成功举办“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方言》杂志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均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提升了本系的知名度。三是要大力突出本系的专业特色,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铸造本系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培育人才的沃土。文学院仍要秉承“和德积中,英华发外”的“院训”,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凝聚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为培育优秀人才营造一种恒久的、富有含英咀华、潜移默化意义的文化氛围。

接着,兰州城市学院校长孔庆浩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孔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文学院挂牌成立表示祝贺,同时对在百忙中莅临兰州城市学院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嘉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兰州城市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孔校长指出,2008年10月28日,对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有这样多省内教育界的同仁、专家和学者莅临我校,来参加一个二级学院的成立庆典暨揭牌仪式,这在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孔校长充分肯定了中文系建系以来为我省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说,历史见证着一个院系从小到大、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艰难历程,更昭示着它百年树人、桃李满天下的荣光与梦想。文学院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文学院将开始新的发展征程,将为我省的教育事业抒写更加壮丽的华彩乐章。

孔校长认为,办学贵在有远见、有卓识,贵在有思想、有创新,更贵在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近年来,文学院就是依靠这种精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新图强,突出自己的优势,彰显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慎思、创新”校训,坚持“人才兴系、学术强系、质量立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大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适应学校转变办学功能的要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文学院人才优势日益凸现,学术成果产出和科研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孔校长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大学人文教育的天职就是传播国学;而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当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进程越快,越要求我们要倍加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掘、承传和弘扬,越要努力使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样,才能找到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永恒源泉和不竭动力。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传播和弘扬国学对于提高民族文化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成立文学院,正是为了更好的加强我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成立文学院,也是为了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办学力量,提升办学层次,向创办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

最后,孔校长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文学院必定会以今天的庆典为新的起点,同舟共济,扬帆起航,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诗篇。

随后,西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先生,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赵小刚先生,陇南师专副校长郑大武先生等省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中文系84届校友、榆中一中校长陈希良和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罗桂保分别登台致词,对兰州城学院文学院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赵小刚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兰州城市学院成立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合格人才,为国家尤其是甘肃省各项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学院中文系的办学理念由注重教学转为教学科研相结合,办学模式由自立走向开放,办学格局由单一迈向综合,办学层面由一元变为多元,已稳步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特色突出的高等教育基层单位。

赵小刚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我校成立文学院的深远意义。他说,兰州城市学院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文学院,这无疑是学校办学思路的创新,学科定位的创新,教学改革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文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兰州城市学院的发展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始了新的探索和追求。文学院的成立,意味着原中文系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意味着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人才培养口径进一步拓宽,学术交流会更加活跃,对外交往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展,社会影响力会持续伸张。从此,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多了一个基础扎实、优势凸显的平台。城市学院的办学趋向将更加贴近社会,学校形象会更加饱满,为社会服务的目标更加明确。

国家级名师、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赵逵夫先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近几年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特别强调,中文系把甘肃方言研究和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作为自身学术研究的领域和特色,并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于继承和发扬西北悠久灿烂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兰州城市学院校长孔庆浩教授和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赵逵夫先生欣然揭牌。以鲁迅手迹为蓝本的“文学院”三个大字醒目耀眼,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使庆典达到高潮。

学校领导王汝锋、刘举科、张兴福、杨皖东、马振林、梁延堂、王基参加了会议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前来祝贺的兰州大学教授张文轩先生以及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大、甘肃中医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合作师专、陇南师专的贵宾。学校各院系、各处室负责人以及文学院师生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作为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会结束后,两场精彩的报告会如期在学校学术报告一厅和二厅举行。报告会邀请中文系毕业校友主讲。一场是由87届毕业生、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副校长侯一农和98届毕业生、甘肃农大党委宣传部科长甘博源共同作的报告;另一场由82届毕业生、榆中县第一中学校长陈希良和88届毕业生、甘肃中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吴俏燕共同作的报告。报告会场座无虚席,两位校友以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中文系学习、生活的难忘岁月,讲述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中奋斗、发展的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激励文学院莘莘学子要继承和发扬本系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德积中、英华发外”的院训,刻苦学习,含英咀华,立一等人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人才,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报告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会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上一条: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甘肃赛区复赛在我校隆重举行

下一条:2008年\我校学生荣获“第5届高教杯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

关闭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2006-2008

Email:jwc@lzcu.edu.cn  Tel:(0931)7601077  Fax:(0931)7601083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邮编:730070)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766号